Post

Redux VS Ionic - 使用前端技术高效构建高质量 Hybrid App

2016年是移动互联网与硬件结合最为紧密的一年,也是在使用场景上发生裂变的一年。用户在生活、娱乐、消费等场景已经进入了生活场景化全市服务阶段,同时,用户原有互联网的工作、社交、阅读等场景在移动时代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并不断影响着移动互联网族群的裂变及应用的多元化发展。当然,随着移动应用场景的垂直细分和市场创新,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将影响着更多的用户。

我有幸接受 51CTO 的邀请,参加 WOT2016移动互联网技术峰会,我将带来主题为《Redux VS Ionic : 使用前端技术高效构建高质量Hybrid App》的演讲。下面是会前的采访,欢迎大家届时来参加并一起讨论。


51CTO:使用框架开发后,如果出现问题有没有一些技巧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找到问题的所在?
张思楚:一般遇到这样的问题,先会去定位到具体的功能方法,就是出问题的具体API,然后查文档看看是不是有参数,调用上下文Context的问题。换参数,修改调用过程,看看输出结果的变化情况,从而判断是否自己送入的参数和配置是否有问题。如果还不能解决,达到预期的目的。可以尝试Map挂上源代码,在调用入口进行Debug单步的调试,看看框架API内部具体是怎么工作的,理解API工作的流程,Copy出来部分框架代码,自己修改并替换原来的API,解决框架的问题。

51CTO:既然您演讲的主题是高质量的框架,那么与其他一些框架有什么差异?如何用这些差异化帮助到开发者?
张思楚:主要是我在框架上加入了,实时的代码规范检查,单元测试,MockAPI,契约测试,持续集成,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程实践,让App开发工作可以顺畅的进行,编写出来的代码是规范统一的。让业务代码和框架代码,都经过测试,保证所开发出来的App有比较高的质量。框架中的测试示例,可以帮助开发人员,快速的理解并编写自己的业务测试用例,通过测试有效的进行质量保证。

51CTO:您认为在移动开发方面,国内公司与国外是否还存在差距?主要差异在哪些方面?
张思楚: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差距的,国外相对来说是跑的比较快,比如Ionic, ReactNative最早的提出和实践,都是由国外的公司的开启的。国内也有不少优秀的移动开发实践比如:Weex等。但是生态圈还是国外的Ionic比较健全。

51CTO:现在Docker技术盛行,您对此怎么看?对移动开发有哪些积极的影响?
张思楚:Docker技术非常棒,非常的好。我想Apk的沙箱隔离机制,有点Docker的意思。但是Docker毕竟是一个服务端的技术,一个下载到用户手机里的App,单从手机里的App来说,可能还没有Docker的应用场景吧。但是,App所连接的后端服务,可以使用Docker技术进行应用隔离,微服务等优秀实践来设计,总的来说Docker技术对后端服务的优化和设计是起到了很大的积极影响的。

51CTO:Ionic框架在开发过程中都有哪些优势?
张思楚:Ionic大而全,开发者基本不用写组件的样式,一切的按钮,菜单,等等样式直接用就好了。基本的页面交互效果,比如,弹出框效果,转场动画效果,等等App基础功能 Ionic 都封装好了,所以使用 Ionic 可以非常快速的开发出一个App来。同时 Ionic 的生态圈也比较全面,有很多付费的服务,比如Ionic商店里的组件,一些带定制性的功能也能找到。同时 Ionic 也有一套自己的工程实践,打包、部署等等服务Ionic 也集成了。在没有太多定制要求,和测试覆盖要求时,直接使用 Ionic 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。

51CTO:您认为未来值得关注的技术有哪些?请谈谈对这些技术的看法。
张思楚:我想有VR AR技术,在游戏、会议等等领域都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,并且最近几年VR AR会比较热,是一个快速增长期,已有不少相关产品推出了,比如最近火热的 AR 游戏 Pokemon Go。

会场实况

会场实况

PPT下载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