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

2024 小结&随感-AI爆发

2024 小结&随感-AI爆发

2023和2024是AI的年度-学习路径

过去两年是 AI 快速演进的关键时期。AI 工具不断革新,每一位开发者都需要学习 AI、使用 AI,并将其融入日常开发工作中。我们团队也在经历这个变革的过程,从学习 Prompt 工程起步,一步步走上与 AI 协作的道路。

从提问开始-IDE聊天助手的初体验

最初,我们使用集成在 IDE 中的 AI 聊天助手来回答一些基础问题,比如 “Go 语言中有静态函数吗?”。随着使用的深入,我们逐渐学会借助 AI 来解释代码、定位问题,甚至参与简单的调试。我还记得曾因两环境变量命名不当而陷入逻辑误区,是 AI 助手指出这一点后,我才终于解开思路。

IDE集成的演进-从注释到内联编辑器

随着时间推移,AI 工具与 IDE 的集成变得更加深入。从最早依赖注释进行提示,到现在,聊天助手开始以内联编辑器的方式出现于代码行间,支持直接在上下文中快速发起交互。这种“嵌入式”的使用体验显著提升了效率,也让我更倾向于使用 IDE 助手而非传统终端式助手。

AI与代码库的对话能力

理解上下文,是 AI 助手真正发挥价值的关键。因此,从 2023 年秋开始,AI 开始与完整代码库集成,具备了“与代码库对话”的能力。它能回答我 “邮箱的验证逻辑在哪实现?”、“我们在哪一层进行数据转换?”这类问题,特别是在阅读陌生代码时帮助极大,远胜于文本搜索。

搜索与上下文-竞争力的关键差异点

不同编码助手的效率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代码库搜索能力。从基于向量的索引(如 Cursor、Windsurf),到抽象语法树和文件结构搜索(如 Cline),再到 Sourcegraph Cody 这样的深度引擎,各有千秋。而上下文提供器的兴起,则进一步拓宽了 AI 助手的“知识范围”:不仅能读取本地变更集、终端输出、网站链接、文档,甚至能接入 Jira 工单。GitHub 于 2024 年推出的 Copilot Extensions 及 MCP(模型上下文协议)的普及,标志着这一生态的逐步成熟。

模型与工具的协同演化

当然,AI 模型本身也在飞速进化。从 OpenAI 到 Anthropic,从 GPT 到 Claude,模型能力不断增强。但我的体验告诉我,真正提升生产力的关键,不只是模型本身,而是模型与具备语义理解能力的开发工具之间的“组合拳”。尤其是在编码场景下,这种配合能够显著超越 LLM 对代码的纯 token 理解。

写在最后

回望 2023 与 2024,我们从“AI 是工具”转向“AI 是伙伴”的旅程才刚刚开始。未来,AI 不再是代码的旁观者,而是理解者、协作者,甚至是创造者。而我们,则需要持续学习、试验与适应,才能真正走在 AI 编程时代的前沿。

接待客户 接待客户

接待客户 接待客户

AI的一些总结

AI的一些总结

AI的一些总结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